旅游业困境中探寻新出路

编者按 自7月20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发现德尔塔变异毒株以来,此轮疫情已扩散至十几个省区市,对原本处于稳步恢复的国内经济形成巨大压力,也给各行各业各地的经济恢复、社会平稳发展带来巨大挑战。本次系列报道以战疫一线直击的形式,深入了解受影响最深的行业和地区,挖掘疫情压力下如何应对疫情影响,展现经济领域新活力、新动力、新发展。

本报记者 李晓红

旅游业期待已久的暑假旅游“黄金期”,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再次冲击下,于7月底提前结束了。

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本已稳步恢复的旅游市场,受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传播开来的新一轮疫情影响,猝不及防地再次按下了“暂停键”。各大在线旅游平台、旅游景区、民宿酒店等都出现了一波“退单潮”,暑期旅游市场急速“降温”。疫情的反复,对旅游市场最大的影响是人们旅游消费信心的下降,而各大在线旅游平台、旅游目的地、旅游景区面对新困境,开始积极求变、探寻新出路。

仅有10天的暑假旅游“黄金期”

从7月10日左右“诞生”,到7月20日“卒”,不少旅游从业者在朋友圈调侃今年的旅游暑期档仅存活了10天。

本报记者从各大在线旅游平台获悉,此前,由于广州疫情等因素的影响,暑期旅游档从7月初延后到了7月8日-10日启动。仅运作了10天左右,南京发生疫情,暑期旅游旺季提前宣告结束。

家在南京的薛女士,因身处疫情中高风险区,这个暑假不得不一直待在家中。“本已提前和公司请好年假,定好酒店、机票,准备一家人外出旅游放松一下,现在都泡汤了。”薛女士告诉本报记者,目前南京的各大旅游景区仍未开放,希望疫情早点结束,回归生活常态。

随着疫情扩散蔓延和旅游景区的陆续关闭,各地的地接导游也全面停工。王军是途牛在华东地区的地接导游,去年疫情暴发后就一直闲赋在家,收入随之骤降,好在今年旅游业慢慢复苏,他接的旅游团开始增多。然而,自南京疫情暴发后,王军的客户订单全部退单。“本想在今年暑假旅游期间可以多带几个旅游团,增加一下收入,结果疫情一来,订单全部取消,现在什么业务都没有了。”王军无奈地告诉本报记者。

王军的现状正是近期旅游从业者的一个缩影。此前,携程发布的《2021暑期旅游大数据报告》显示,今年暑期(7月1日-8月31日)跟团游和自由行订单较2020年同期增长10倍以上。在跨省游恢复将满一周年之际,暑期跨省游订单量同比增长413%。但在疫情暴发后,尤其是在张家界旅游景区成为一个重要的疫情传播节点后,对人们的旅游消费信心打击较大,很多游客选择取消旅游计划。各大旅行社和在线旅游平台不得不面对订单的大幅减少和涌来的“退单潮”。去哪儿数据显示,8月4日,平台退款申请量达到平时的10倍以上,95%以上的订单由用户自助办理。携程住宿业务的数据显示,7月21日-8月8日,携程平台“IM+”客服系统受理咨询量较2020年1月21日-2月8日疫情暴发后的订单退改高峰期咨询量高出5个百分点。

木鸟民宿CEO黄越告诉本报记者,此轮疫情恰逢暑期旅游高峰期,波及范围较大,订单量严重下跌。从木鸟民宿平台的订单走势来看,呈现斜线式下滑趋势。“看着订单每天都在下降,却不知道哪天结束,内心还是有些煎熬。从最新数据来看,8月8日订单正式止跌,略显回升,我悬着的心随之落地。”黄越说。

旅游企业积极探寻新出路在此轮疫情中,除中高风险地区之外,大部分低风险地区的景区、主题公园仍在正常营业,但受出游者人数减少、客源受限的影响,游客寥落。

“暑期本是亲子游、家庭游的高峰期,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游客没法来,很多省市的学校要求学生假期尽量不要外出,而且家长出于安全考虑,也不再选择跨省出游。”在山西做地接导游的冯翔告诉本报记者,疫情影响下,用户的出游意愿明显降低。

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,未来旅游市场能否迅速恢复,与疫情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。对旅游企业而言,探寻新出路迫在眉睫。

携程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致宁表示,2020年以来,“直播+预售”对国内旅游业复苏的拉动作用明显。携程通过“酒店+餐饮”“酒店+景区”等产品组合方式,来进一步开拓旅游市场复苏的增量空间。

在张致宁看来,与去年旅游市场复苏轨迹一样,今年暑期过后的旅游复苏也将以“本地游-周边游-跨省游”的顺序依次进行。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,本地旅游资源的提质升级,不仅将为旅游市场的复苏带来新机遇,也将为跨省游放开后的市场加速回暖奠定基础。”

马蜂窝旅游研究院负责人冯饶告诉本报记者,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,旅游从业者需要及时调整自身,积极拥抱变化,应对疫情带来的危机的同时发现危机中蕴含的机遇。比如,马蜂窝旅游推出的“北极星攻略”中,不仅汇总并实时更新各地防疫出行政策,而且在符合国家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的前提下,推出周边游、短途游、自驾游等,让旅行者无需远行,也可以玩得既个性又尽兴。

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疫情防控常态化将是一个中长期的趋势,旅游企业需要有充分的预判,始终将安全摆在第一位,在初步解决了生存问题后,系统研究最新的需求变化趋势,快速调整产品结构和经营策略,树立大旅游的概念,拓宽视野,与相关产业融合创新,尤其是充分挖掘本地的市场潜力。

“随着全国疫苗接种率走高,且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,我们将倒逼旅游及住宿企业不断完善机制和规范,未来疫情的影响才会真正降低。”黄越表示,木鸟将聚焦国内市场,继续加强公司人才储备和建设,提高人效,为企业降本增效,为疫后发展做足准备。

疫情之下旅游业的新变化

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,国内旅游业已初步形成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经营模式,行业格局也因此产生了一些变化。

“疫情之下,旅游市场进入了‘单循环’模式,出境游业务彻底停摆,所有旅游企业全部以国内市场为中心;旅游产品结构出现新变化,本地游、周边游占比大幅提升,跨省游暂时未能恢复到疫前水平;旅游产品形态的创新和改变,例如,小团定制产品的多样化,部分邮轮公司将出境邮轮转向内河邮轮等。”程超功表示。

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教授谷慧敏告诉本报记者,疫情之下,文化旅游市场呈现出三大变化。一是从传统的观光游览型向深度体验型转化,主要集中在著名热点场所向多样化、深度化拓展;二是文化旅游的文化性进一步加强,旅游市场对新的文化内容提出更高要求;三是对接待服务设施及参观体验环境的要求更高。

“在国内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,国内旅游市场的各个方面都要与之相适应。短期来看,景区的限流措施将常态化运行,并根据疫情的变化适当波动;在技术发展方面,人工智能的应用将更加普及,智能客服、自助服务、人脸识别等技术将在旅游各场景下得到推广和应用。” 

相关产品

评论